《華爾街日報》網站發表文章,指中國加快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相關投資迅速增長,國際氣候監督機構現時預計,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在今年達到峰值,較預計提前數年。
報道引述中國公布的最新數據,僅去年一年,中國新增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就達到217吉瓦(gigawatts),按年增長55%,相當於安裝了5億多塊太陽能電池板,遠遠超過美國的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從內蒙古的沙漠到中國西南部的山區,再到全國各地的屋頂,包括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到處可見太陽能電池板。
風力發電方面,去年中國的風能裝機容量增加76吉瓦,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相當於全國新增2萬多台風力發電機,其括位於東海的全球最大型風力發電機。 分析指,包括水電和核電在內的新增低碳電能,將首次足以滿足中國一整年的電力需求增長。國際能源署和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米呂維爾塔都指,相關發展表明,未來幾年,佔中國總排放7成的火力發電量,將會下降。
《華爾街日報》指,中國不斷擴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正在影響全球對氣候變化的反應。中國企業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及電動汽車的主要製造商,但就引發其他工業國家憂慮,在清潔能源產品方面,過度倚賴中國的供應。
與此同時,中國在國內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為國際氣候外交注入新的活力。過往中國的碳排放快速增長,惹來外界批評中國未有盡力應對氣候變化,現時,各國官員和分析人士都指,北京的減排努力正在為推動落實《巴黎協定》提供動力。
位於奧斯陸的《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科什巴肯說,中國比預期更早實現碳達峰,具有很大意義,相當於向世界發出信號,減排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
而中國電動汽車快速普及,分析相信,中國的汽油需求,已在去年達到峰值。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在2020年承諾,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又宣布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和風電裝機容量將至少達到1200吉瓦,現時,中國將比原計劃提前6年實現目標。
中國去年太陽能和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030吉互,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上月預測,到今年年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300吉瓦。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說,中國加快減排的速度非常驚人。雖然如此,一些分析預計,碳排放一旦達到峰值,只會趨於平穩,而不是迅速下降;但要履行巴黎協議,世界主要排放國必須在本十年內將全球排放量,較2019年大幅減少43%。
評估各國政府排放計劃的科學聯盟「氣候行動追蹤」(Climate Action Tracker)認為,中國的排放量應在明年達到峰值,如果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年平均裝機量,如去年一樣達到300千吉瓦,那麼到本十年末,中國的排放量將大幅下降,可以使預計的全球升溫幅度,降低約0.3至0.4攝氏度。
雖然中國仍在建設燃煤發電廠,引發西方官員批評,但中國政府解釋,新電廠的污染程度並無他們擔心的那樣嚴重。這些電廠將取代老舊、排放較高的電廠,而且將在遠低於滿負荷的情況下運行,主要是在更多電力來自間歇性風能和太陽能的情況下,用於維持電網穩定。
原文網址:https://www.881903.com/news/international/2521396